陕西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鄂元恺 信息传播 28

陕西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我省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20万亩

    10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设立“引汉济渭”基础研究专项

    “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21年的67.86%增长至2024年的72.20%。为打好黄河流域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省科技厅副厅长冀峰介绍,全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保持全国第4,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保持全国第1。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7家单位参与“三项改革”、单列管理10.3万项职务科技成果、3.1万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新成立企业1736家,推介发布项目7530项,累计融资超60亿元。2021—2023年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在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共有7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20项,其中40余项已在省内推广应用。

陕西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1张图片-捷宸网络

    启动“黄河中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产业创新链,5年来,累计部署实施项目523项,支持经费7188万元。通过定向委托、厅市联动、企业联合等方式,部署开展沙地治理、尾气净化、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等重点技术攻关37项。设立“引汉济渭”基础研究专项,围绕水量联动调配、大口径输水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结构优化、黄池沟配水枢纽设计、复杂地质环境下盾构施工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陆续支持经费达到9000万元。

    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

    省工信厅副厅长刘波表示,省工信厅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3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0个,科研人员成立转化企业10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万家和1.67万家,分别增长37%和33%。全省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3138家,增长到2023年的1.67万家,年均增幅39.4%。

    在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面,截至目前,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525家,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8家,重点“小巨人”46家。2022年陕西省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增速13.9%;2023年陕西省数字产业收入5777.3亿元,数字产品制造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20万亩

    “陕西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坚持农水结合,紧抓“蓄、引、养、节、防”五个环节,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黄河流域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20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44万亩;开展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流域内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2%以上,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3%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何建军介绍,2023年,黄河流域苹果种植面积923万亩、产量1375万吨,猕猴桃种植面积84万亩、产量13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310亿元和191亿元。畜牧业加快渭北、陕北布局,建成奶山羊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陕西生猪产业集群,奶山羊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效益居全国第一。2023年,黄河流域肉类总产量87.73万吨、奶类产量178.24万吨,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64.95%、98.98%。

    实施2024年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在黄河流域内投入3.969亿元衔接资金,支持25个县(市、区)567个村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区域内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占比下降到7.95%,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增长到12.53%。

    将打造一批黄河文旅新业态新地标新场景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邱轩洛介绍,通过制定印发《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多部规划政策,形成了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1+N”规划体系,并在文化研究、非遗保护、融合发展、廊道建设、品牌塑造、传播推广六个方面加强黄河文化传播,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